您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与传承

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食品检验研究所微生物室发展历程

2019-11-19 07:35来源:柯振华阅读次数:3279

——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微生物室自2006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成立初期在魏国美主任、许任伟、宋帆等同志的努力下,完成了常规微生物检测项目,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项目的开发与检验工作。

实验室于2013年开发了奶粉中维生素检验项目,2015年维生素检验由原来的3项扩项为6项,2017年完成了肌醇的扩项,新扩展项目不仅带来了业务量成倍的增长,也大幅提升了实验室能力水平。目前实验室已经可以开展食品中7项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3、B5、B6、B7、B12、叶酸、肌醇的测定。

2015年对于微生物室是一个攻坚年。在2015年,实验室开发了食品中致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完成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O15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阪崎肠杆菌等七种常见致病菌的方法开发,使检验周期由五到七天缩短为两天,极大地缩短了检验周期,为福州青运会微生物快速检测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也是在2015年,实验室开发了诺如病毒的检验方法,诺如病毒属于RNA病毒,需要做逆转录才能完成扩增,RNA与DNA相比存在稳定性差、容易降解等问题,实验室克服硬件条件障碍以及RNA较易降解等诸多困难,开发出水产品中诺如病毒的实时荧光逆转录PCR方法,使得实验室在病毒检测领域实现零的突破,也是我院我所在病毒检测领域新的起点。

2016年,实验室宋帆完成的地衣芽孢杆菌扩项,林诗涵完成的蜡样芽孢杆菌方法变更,林碧莲陈筱婷共同完成的蜡样芽孢杆菌PCR方法扩项,使得微生物室于今年完成了蜡样芽孢、枯草芽孢以及地衣芽孢杆菌的检验方法整合与扩项工作,使得我室芽孢杆菌检测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韩涛同志完成一次性卫生用品等产品标准中微生物指标的方法研究与验证工作,极大地丰富了我所检验类别与对象。林诗涵与黄姝玲同志合作完成的寄生虫检验新项目扩展工作,这是继2015年我室在病毒检验领域获得拓展后,又开拓的新领域。寄生虫

近年来大量的废水和废物排入海里,加上近海养殖,过量的饵料和鱼类粪便等使海水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导致藻类大量的繁殖。每年的5~10月份是赤潮高发期,而我省沿海所属的东海海域是我国近海赤潮发生次数最多的海域。赤潮时藻类包括有毒藻类大量繁殖,除对养殖业发展和生态安全造成影响外,也通过贝类等海洋生物食物链的传导、富集,引起人类发生贝类毒素等海洋生物毒素食物中毒,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

河豚毒素中毒大多数人都听说过,而以麻痹性贝类毒素为代表的贝类毒素可能了解不多。当贝类食入有毒的藻类后,其所含的毒素会在贝类体内蓄积。蓄积作用与河豚毒素类似,只有当毒素累积到较高浓度,人们食用了含高浓度贝类毒素的贝类时才会引起中毒。根据贝类毒素造成的损伤和临床表现,可将贝类毒素分为腹泻性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神经性贝类毒素和记忆丧失性贝类毒素等。

贝类毒素危害具有突发性和广泛性,由于其毒性大、反应快、无适宜解毒剂,且加热蒸煮无法去除,给防治带来了许多困难,严重威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2017年,实验室开发了贝类毒素的检验方法,实现了贝类毒素项目的快速筛查检测,使得我院成为省内为数不多的具备三大项贝类毒素承检能力的机构。实验室通过严谨认真的检测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检测服务,为广大水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了有力的原材料验收服务,为广大消费者健康与安全保驾护航,很好地树立了我院 “1252”精神中“两个形象”核心内容——负责诚信的社会形象与公正科学的品牌形象。

通过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与人才培养,微生物室现已形成了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性全面的人才梯队,团队中有青年拔尖人才,有技术带头人,有质检标兵,人才辈出,团队战斗力与凝聚力强。实验室形成了以宋帆、许任伟、韩涛、林钊为主的团队,开展微生物检验方法与产品标准拓展与扩项工作;以邱希斌、傅德江为主,开展空气洁净度、生物安全柜相关项目扩项与检验工作;以林诗涵、黄姝玲、张芳为主,开拓消毒产品、卫生用品、寄生虫等检验项目;以柯振华、林碧莲、陈筱婷为主,开展分子生物学、病毒学、动物源性成分检测、转基因品系鉴定等领域开拓工作。

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微生物室一步步走来,虽然历经艰辛,但终取得一定成绩。未来,实验室将继续保持团结奋进的精神状态,勇于创新,勇于超越,争取把实验室打造成为省内一流的集微生物、分子生物学以及毒素为一体的检验与科研平台。

标签:

行业相关链接